每日热闻!【中央媒体看甘肃】在春天启程 甘肃:铆足干劲信心足

时间:2023-04-06 09:26:38     来源:人民网

三月的陇原大地暖意融融,万物竞发向春来。

战贫困、建小康,促发展、谋跨越,过去的五年,甘肃加压奋进、加力奔跑,取得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甘肃如何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甘肃给出自己的答案——躬身实干!


(资料图)

2023年一季度,甘肃省以实干快干满弓劲发开新局,奋力推动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设施支撑、人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

“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

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人民网记者黄帆摄

2月11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兰州新区举行2023年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全省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00个,较去年增加159个,年度计划投资2176亿元,同比增长17%。而同月举行的全省招商引资大会更是释放出强烈信号:投资甘肃正当时,如意甘肃欢迎您!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我们做到了不到6个月实现试产,9个月达到量产,兰州新区用服务意识、服务速度让我们企业安心生产。”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陈墨玉介绍,“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重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的优越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近三年,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11个、总投资1522亿元,招引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26.8%、36.6%。今年年初,兰州新区抢抓时机、主动出击,瞄准重点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的“链式招商”,6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兵分多路飞赴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10余省市,马不停蹄拜访国内头部企业、行业龙头,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活动。

春节假期过后的首个工作周,兰州新区石化集团专精特新公司招商引资工作就取得了新成果:来自陕西、四川、江苏等地的4家企业来新区专精特新化工园区实地考察,其中3家企业选定厂房并现场签约,为兰州新区兔年招商引资跑好开局“第一棒”。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为我们提供‘轻资产运营,拎包式入驻’的服务,有效解决了我们在资金、用地、手续办理等各个环节的众多问题,非常契合我们企业目前的发展,经过这次考察,我们立刻决定落户签约。”一家签约企业的负责人说。

“在高效对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的同时,我们还向企业介绍了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情况,通过前期对接邀请,多家企业已来兰州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面对面洽谈了合作事宜。”兰州新区经合局负责人汪来红说,从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1月下旬,兰州新区6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已对接洽谈目标企业68家,达成意向投资项目30多个。

强化产业链,凝聚新动能。近年来,兰州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聚焦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靶向精准招商,打造全产业链,以招商引资实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我们生产区对面就是上游材料企业,现在打个电话材料就能直接送进车间,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运输成本。”陈墨玉说。

今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重点招商活动。2月3日至8日,甘肃省商务厅组织兰州、酒泉、天水等5市州政府相关负责人赴福建省厦门市开展招商对接工作;1月底,举办“中国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招商线上推介会”,重点推介甘肃特色优势产业、优惠政策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线上对接洽谈;多方开展项目洽谈,邀请厦门国贸代表团、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代表团、正威集团联盟代表团、厦门市政府代表团4批次75人来甘肃考察,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省共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61个,到位资金99.95亿元,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5.58%,实现了招商引资“开门红”。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这个春天,全省各地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树牢,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助力发展质效大跃升,全力助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春节前,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中标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中深层地岩热供热工程。能拿下如此重大的项目,缘于企业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技术。

“利用钻机向地下中高温岩层钻孔,并在钻孔中安装密闭的金属换热器,将软化水注入换热器,通过换热将岩层中的热能导出,进而向建筑物供暖。”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司双龙说,“该技术井下封闭换热,取热不取水,对自然环境无干扰,对地下水、土壤等地质环境无影响。项目建成后,可在一个采暖季节约标煤1535.1吨,二氧化碳减排3791.69吨,二氧化硫减排30.7吨,粉尘减排15.35吨。”

科技成果能否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否形成可商品化的新产品、新技术?能否形成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的科研成果?作为国有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以3个“能否”作为“试金石”,持续总结经验,从源头保证研究质量,公司先后在省内外推广建设13个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项目,建成57口地热井,工程供暖/制冷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以助磨剂、减水剂和加固混凝土为代表的一批新产品实现了产业化。

“对新认定和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2022年共兑现奖补资金近亿元。”甘肃省科技厅负责人说。2022年,甘肃省科技厅推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作方案(2022-2025年)》,提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围绕提升管理服务能力、落实惠企利企政策、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扶持资金等制定19条具体措施。

科技发展不仅要服务“高大上”的项目,还要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带去收益。“按照所需浓度将营养液灌在原液罐内,就能让水培农作物‘吃饱喝好’,一个月只要操作一次。而且它还很智能,白天由于日照蒸发量较大,每15分钟循环一次,晚上自动调整到40分钟循环一次。”榆中康源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张红玲熟练操作着水肥一体化设施,“这样不仅节水节肥省人工,种出的蔬菜品质也相当好。”

由于日光温室大棚可以调整温度、湿度,加之水肥一体机的管理,这里的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水肥一体化系统除了浇水还能进行精准施肥,要多少给多少,节约了种植成本。”榆中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榆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班授课。人民网记者黄帆摄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强农兴农之路更是离不开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涌向田间地头,为“新农人”创造了更好的务农环境,也让他们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老师,如何利用新型农业技术和我们金崖的自身优势让农产品获得高附加值,让农户进一步增收?”榆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来自金崖镇的金辉向授课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师耐心解答,金辉也将重点逐条记录在笔记本上。“前两天得知县里要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我立刻报名参加了,几天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现在农村的条件很好,之前我在城区做房产销售有一些积蓄,现在想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外出交流、参加培训,让金辉逐步打开了思路。

以构建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力做实强科技行动,奋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迈上新台阶,这个春天,甘肃正在努力使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厚植生态底色,在黄河上游守护好母亲河”

黄河蜿蜒在甘南玛曲县境内。甘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拔草的人个子长不高,弄脏河水的人眼睛会疼。”这是流传在甘南草原的一句谚语。

牧民卓玛加布家住甘南州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2003年起,他带领群众对黄河上游玛曲草场环境、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和广大牧民共同守护着家乡的碧水蓝天。作为草原的儿子,卓玛加布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牧民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不再沙化,让“黄河首曲”碧波无垠。

玛曲,藏语中“黄河”之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玛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黄河干流在玛曲境内全长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自产水量65.9亿立方米,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美称。

20年前,卓玛加布第一次带领全村人开始大规模治理整村环境卫生。“那时候我们的草场承包到户,每家每户的草场上堆积着各种生活垃圾,看起来又脏又乱。”他说。

吼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卓玛加布决定从自家做起,让大家一起重视保护环境卫生。他和家人将自家的2000多亩草场上散放的炉灰、旧衣物等垃圾进行了清理,草场犹如洗去了“满身污垢”,显现出了原本的翠绿底色。看着卓玛加布家的草场环境变好,村民们也跟着他干了起来。每年3月初,全体村民都会自发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水源地、河道大清理。

环境变好了,大家又遇到了新问题:受气候变暖、鼠害以及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部分草原一度出现沙化、退化现象。

草原越丰美,牧民越富裕。卓玛加布觉得除了清理垃圾,还应该做些别的事。在主动询问当地的畜牧专家后,卓玛加布了解到过度放牧是破坏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保护草场要形成良好的草畜关系。

为实现草蓄平衡和可持续养殖,卓玛加布把家里的1000多只牛羊卖了,只留了200头牦牛。经过几年时间,卓玛加布家的草场恢复了往日的葱郁景象,每年都有很多黑颈鹤来草场筑巢。卓玛加布还尝试在沙化地上种树种草,他在黄河边的一座小山丘上种植了1000棵高原柳,曾经光秃秃的小山丘已是柳枝吐蕊,小柳树苗的周围青草葳蕤,一派生机。

自“十三五”以来,甘南州落实草原生态治理修复资金10.7亿元以上,实施了退牧还草、已垦草原治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治理修复中度以上退化草原618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2.882万亩。甘南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97%。

青青草原绘就壮阔生态画卷,水源补给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生态向好结出的硕果。截至目前,甘南州湿地面积较2004年扩大2.8倍,湿地保有量达到730万亩,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黄河径流量比10年前平均增加18.6%,出境水量提高了31%。

近年来,甘肃加快重点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完成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3年试点,下达奖励资金1400万元;推进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兰州市分别与白银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签订了补偿协议,下达奖励资金8000万元。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显示,黄河兰州段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兰州市实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两个百分之百”,确保一河净水送下游。

只有谋在早、走在前、干在实,争分夺秒跑起来、紧追快赶向前冲,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不久前举行的甘肃省“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甘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要明确目标、聚焦重点、紧盯问题,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引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干事业、一往无前促跨越,奋力开创全省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

项目现场火热施工,广袤田野春耕正酣,黄河岸边牧草返青……陇原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潮涌动、敢拼善闯的信心十足,这个春天,甘肃铆足干劲再出发!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