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新课标、搭建独有课程体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探索
时间:2023-05-31 03:02:21 来源:新京报
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带孩子们探寻北京春季野花,在世界水日带孩子们动手制作水生生境盆景;借助模型、实物、标本、仪器,带孩子们观察白蚁及其蚁冢模型;邀请知名医生带领小朋友们一起了解自己的耳朵;与科学家面对面,就社会上的自然科学热点、科学谣言等进行科普……这个春天和初夏,北京自然博物馆组织的各种科学教育活动吸引了大批家长报名。
(资料图片)
2021年,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部署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提出指导支持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开发精品科普课程,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讲解指导,切实增强科普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鼓励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向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等。
在举办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实践活动方面,北京自然博物馆已有多年探索。“双减”后,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实践活动?社会科学教育资源如何最大化服务学生及家长?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到自然博物馆进行了探访。
自然博物馆流动科普车进校,学生们在观察三角龙模型。受访者供图
丰富馆藏是独有优势,课程设置也要遵循新课标
“不触摸标本是对标本的保护,也是博物馆参观礼仪,但大家都想和标本‘亲密接触’。”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告诉新京报记者,自然博物馆馆藏有37万件,在展厅展出的有数千件,还有很多标本是大家在展厅看不到的。“博物馆教育的一个优势就在于真实性,真实藏品带来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孩子们接受多感官教育。”
今年,为了满足学生群体近距离接触标本的学习需求,自然博物馆特别增设了“标本零距离”科普教育活动,选取一些标本,拿出来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并且特别提供了学习引导单,让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
近期自然博物馆新增的还有“自然观察员”学习活动。“观察也是有方法的。自然观察员就是培养孩子如何去观察,养成观察的意识。”这个活动以自然观察为主题,面向青少年进行自然观察系列培训,并对优秀的自然笔记进行展示,鼓励大家与自然博物馆一起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鱼的记忆是不是只有7秒?去年暑假,这个有趣的问题成了自然博物馆“小小研究生”们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形成结论、撰写论文,通过答辩后,孩子们还会拿到一个小小研究生“毕业证”,体味科学研究的辛苦与乐趣。
这些有意思的学习项目只是自然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冰山一角”。目前,自然博物馆开设的科普教育活动共达到十余个类别,课程200多节。“博物馆之夜”“小小科普讲解员”等热门活动已经广为人知,报名非常抢手。
博物馆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哪些因素?赵洪涛指出,首先考虑的是年龄段,是否适合孩子;然后是活动的趣味性,能不能够吸引孩子;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2022年版的新课标也同样非常适合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以前科学教育主要是传递科学知识,现在它已不再是主要目标。”赵洪涛告诉记者,自然博物馆在设计科普教育活动时,也依托和遵循了新课标,根据核心素养,确定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来实施教育活动。
在赵洪涛看来,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导向是大方向,是高度浓缩的顶层设计,其中蕴含很多内涵,需要深入领会。他举例,新课标中提出要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一点在博物馆里实现起来更为便利。再例如“坚持问题导向”,赵洪涛解释称,很多时候,让学生学知识、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孩子们参与“实验乐翻天”活动。受访者供图
搭建独有课程体系,放大科教资源利用效率
除了招募学生在馆内参加课程活动,自然博物馆也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将科学教育资源及课程触达学校。
例如,以博物馆常设展示主题为基础,结合学校学科教学体系开发形成的科学实践活动,面向学校学生团体开放预约,包括到馆、入校两种形式。“学校教师想带孩子们探究某一个主题内容,可以向自然博物馆申请预约参与博物馆课程,或者是博物馆送课到学校去。”赵洪涛说道。
同时,自然博物馆还有“流动科普车”,自主设计制作,集知识性、趣味性、便利性于一体,由互动展项、各类实物标本、展品模型、图文展板、球幕影院、教育活动等组成,可根据不同需求,将资源送到北京郊区、市区以及京外。
赵洪涛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最大化释放效应。近年来,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提出利用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他指出,实际上很多场馆在教育资源供给上是不足的,目前,从数量到质量都需要提升。
就自然博物馆而言,据统计,平均每年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人员大约7万人次。然而即便如此,赵洪涛仍然清楚,课程资源供给量有限。“每次课程推出,预约都非常抢手,不足以覆盖所有学生需求,目前,自然博物馆内有13名全职教师,课程研发、教研、实施都由他们来进行,师资也非常紧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建构一个可以供更多人所用的课程资源体系。”赵洪涛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要参考新课标,结合自然博物馆的展览、藏品等资源,设计一整套体系完整的科学教育课程,同时配套课程实施方案,能够让更多教师依托这个体系方案和馆内资源,面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实施科学教育。
“在这个课程体系内,我们会告诉老师,这个课程如何实施,有哪些标本、教具可以使用。我们作为设计者,主要实施者可以是各学校的专业教师。”赵洪涛表示,这也是近几年的主要任务,目前正在建设进程中,课程已经有200多节,“争取三五年之内构建完成。”
他坦陈,这件事的难点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希望依托自然博物馆的特色资源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博物馆教育的特色。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我们目前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几个大原则已经确定:一是参考新课标确定受众的认知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展览和藏品资源,三是发挥馆内科研人员的力量。
博物馆线上教育活动也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之一。赵洪涛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云端自然”已经建成,可以全景观展并听讲解;自然博物馆还建成了在线课堂,一些实验课也能够通过云端进行。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尽可能地还原博物馆的真实性,目前线上教育活动已经成为辅助形式之一。
小研究生暑期班,孩子们在研究测量中。受访者供图
希望家长良性陪伴,尊重孩子观察
在“双减”落地中,要处理好学业减负与课堂增效、作业减量与作业提质、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等关系,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加”什么?博物馆、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丰富“学”“教”资源就是答案之一。
目前,这类资源并未被充分调动盘活,尤其从需求端来看,仍有大量家长及学生并不了解有哪些科学教育资源可以使用、如何使用。
“所有的教育活动有一个前提,孩子要先来到博物馆才行。”赵洪涛指出,最主要是家长要具备这个意识,有没有重视这件事,有没有把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放在孩子课余时间的选项之一甚至首选。
赵洪涛注意到,很多孩子或者家长到博物馆来,最初并不是本着学习的目的。“来了之后他觉得展览很好看,很容易跟自己身边的事情、学校自然课和生物课有关联,这就是触发学习的一个开关,看到一个东西觉得很喜欢,学习自然而然随之发生。”
同时他建议,家长应该注意,孩子进入博物馆之后,要给他充分的空间去看、去感受,这比完成任务一样完成学习引导单更重要。“学习引导单是个双刃剑,没有引导单,学生可能会漫无目的,有了引导单,也有可能是一种束缚。”
他提示,很多时候,孩子在一个标本或者一个说明牌前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家长可能被其他东西吸引,就把孩子拽走去看其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家长不要用自己的判断去干扰和打断孩子,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观察。”
在自然博物馆,很多课程活动都设计成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很多时候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质量是不够的,我们遇到过有的孩子自己在操作,家长在一边玩手机;也遇到有些家长大包大揽,全部由自己来操作,孩子在一边无所事事……我们希望家长能够良性陪伴,和孩子共同完成、保持互动,不要过多参与或者不参与。”
自然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受访者供图
附: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活动及使用方法
自然学堂
活动介绍:借助标本、模型、视频、图片等资料,在科普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发现自然界的性质和规律,提高青少年的自然科学兴趣和素养。
目标人群:7-14岁公众活动(博物馆课程)
实验乐翻天
活动介绍:借助实验操作获取实验现象,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形成分析和解释,在活动中了解探究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以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目标人群:7-14岁公众活动(博物馆课程)
标本零距离
活动介绍:自然博物馆展厅内有很多馆藏标本,博物馆特别提供了教学用标本和学习引导单,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
目标人群:4-7岁亲子活动
博物教具箱
活动介绍:借助模型、实物、标本、仪器、装备等活动教具,将科学知识、科学现象或科学概念直观、生动呈现。活动中还将自制教具,将获取的科学信息以创意物化的形式设计制作,启迪创造想象。
目标人群:4-7岁亲子活动 7-14岁公众活动(博物馆课程)
锺健讲堂
活动介绍:活动聚焦动物、植物、古生物和人类学等领域,邀请馆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围绕各自工作领域的学科基础、科学方法、研究前沿等开展的专题性科普讲座。
目标人群:14岁以上公众活动
博物夜谈
活动介绍:社会知名科普人士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就社会上的自然科学热点、科学谣言、公众不易辨识真假等问题以脱口秀、讨论等方式进行阐述、论辩,观众可现场参与观点互动,并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实现云交流。
目标人群:14岁以上公众活动
小小科普讲解员
活动介绍:基于少年儿童对动植物、古生物的兴趣设定表达内容,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职业体验的形式在博物馆的真实情境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
目标人群:7-14岁公众活动(博物馆课程)
小小研究生
活动介绍:将科学家的工作转化为受众以学习为目的的科学探究实践,通过选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形成结论和撰写论文,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的长时程、连续性探究工作,过程中体味科学研究的辛苦与乐趣。
目标人群:10-14岁公众活动(博物馆课程)
自然观察员
活动介绍:以自然观察为主题,面向青少年进行自然观察系列培训,并对优秀的自然笔记进行展示,鼓励大家与自然博物馆一起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目标人群:7-14岁公众活动(博物馆课程)
环球自然日
活动介绍:参与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兴趣和能力,形成对特定自然科学内容的科学表达和解释,以科学展示板、科普剧、科普绘画、故事播讲、科学展演等作品形式展示交流。
目标人群:7-18岁公众活动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 遵循新课标、搭建独有课程体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探索
- 热点!“白衬衫”穿好了也是王炸单品,夏日这样穿帅气很多
- 通合科技:5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投资者参与
- 普通话考试最后一题是什么梗 当前动态
- 账面实力优势明显,掘金总冠军真的稳了?两大劣势绝不容忽视
- 百事通!疑台风刮来遍地生蚝 居民捡200斤:开启自助生蚝模式!!
- 天天快报!Sofi Technologies涨近5% 债务上限协议将在8月底恢复学生贷款的支付和计息
- 【环球聚看点】注意!申万宏源将于6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
- 天天简讯:成都机场转场后,航司如何应对运量、时刻阵痛?
- 当前快播:像素精灵大冒险好玩吗 像素精灵大冒险玩法简介
- Switch上线16.0.3版本更新 无需玩家做任何事情_世界快看点
- 海关总署允许多国20家境外水产品企业恢复对华出口 世界快资讯
- 两个省会城市的土拍之差
- 天天关注:伊本衣仓(伊本宰敦)
- 【天天报资讯】淋球菌分离鉴定培养基(关于淋球菌分离鉴定培养基介绍)
- 华海药业(600521.SH):制剂产品二甲磺酸利右苯丙胺胶囊获得美国FDA暂时批准文号
- 长信科技溢价收购 深交所3问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 信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召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工作推进会|短讯
- 天天头条: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较高
- 苹果 Apple Watch 2023 款彩虹表带工艺翻车:随机生成几何图形压模不均
X 关闭
资讯中心
2022-08-06
2022-07-08
2022-05-20
2021-10-18
X 关闭